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夜来香论坛官网,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51pc·mc品茶2024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 权威报道
权威报道
遇见榜样② | 廷·巴特尔: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
  • 发布日期:2021-12-20
  • 作者:
  • 阅读次数:
  • 分享: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踏着悠扬的旋律,穿着一身群青蓝蒙古袍的廷·巴特尔从缓缓拉开的《榜样6》红色光幕中走了出来。

熟悉的蒙古袍,他曾穿着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从总书记手中接过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勋章。

熟悉的笑容,质朴、内敛、平和,却洋溢着独属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草原的蓬勃生命力。

只一眼,便知道,他是草原的孩子。

不想当“将军”的将军儿子

“将军的儿子”——这是贴在廷·巴特尔身上的一个标签。

他的父亲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开国少将廷懋。

这意味着廷·巴特尔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偏远的牧区。

“将军的儿子可以做将军,也可以做普通人?!闭馐峭ⅰぐ吞囟盖姿档囊痪浠啊:芟匀?,廷·巴特尔就是做普通人的那一个。

1974年,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从条件相对优渥的呼和浩特,来到了贫穷落后的萨如拉图雅嘎查。

那是完全陌生的环境。

对于初到嘎查的廷·巴特尔来说,要面对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语言不通。在和共产党员网记者聊天的过程中,廷·巴特尔提到当时的情况:“虽然我是蒙古族,但是我从小就说汉语,牧区那边都是说蒙古语,所以我去那边以后,开始什么都听不懂?!庇镅怨厥撬叫柰黄频牡谝桓稣习?/span>

第二个难题则是艰苦的生活条件?!拔腋盏降氖焙?,牧民没有被褥、没有公路、没有电,通信更不用说,连收音机都没有?!薄懊挥醒檀?,蒙古包里直接架一个三角架烧牛粪,蒙古包里面都被熏成了黑色?!薄澳撩穸贾苯釉谕恋厣纤酰玫娜思移谈雠F?、羊皮,蒙古袍脱下来遮身上,靴子脱下来当枕头”……即便时隔已近50年,刚到萨如拉图雅嘎查的情景,廷·巴特尔依然历历在目。

想留下来、想让牧民们也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在年轻的廷·巴特尔心中生根发芽。这一待,便是47年。

期间也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廷·巴特尔的父亲当时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军区第二政委,负责干部子女转移进城的工作。

“当时去我家找我父亲的人特别多,我父亲就跟大家说,‘我的儿子还在牧区工作呢,这么多人回城,没有办法安排工作,要按规定慢慢来,不要着急?!?/span>

“你看,我父亲就总点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廷·巴特尔笑着说。

“到第二年,我当了生产大队队长,肩上的责任就重大了,更不想走了?!?/span>

“他们老一代革命家是解放中国,我们年轻人是建设中国。所以带领牧民群众把牧区建设得更好,是我们的责任?!?/span>

……

这是一场父子间的接力。

如果说“不能丢父亲的人”是一个少年起初最简单、最纯粹的想法,那么自己的“责任感”则是廷·巴特尔扎根牧区、为边疆地区奉献半生的精神动力。

当共产党员网记者问到廷·巴特尔心中的榜样是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是他的父亲。

智勇双全的草原“巴特尔”

“巴特尔”在蒙古语中是“英雄”的意思。

廷·巴特尔也被当地民众视为他们心中的“巴特尔”。

在和廷·巴特尔交流过程中,会发现,他是一个既有智慧又有魄力的人。

这种智慧一是来自他所说的“从小在城市长大,见得可能更多一些的”较为广阔的眼界,但更多地来自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积极思考。

到萨如拉图雅嘎查之后,他从白铁匠开始学起,帮牧民们打烟囱、打蒸笼、做马鞍、打造牛粪收集箱……一点点改变着牧民的生活?!拔野锼亲觯懈鎏跫?,就是他们得跟着我学?!鄙钰稀笆谌艘杂悴蝗缡谌艘杂妗钡耐ⅰぐ吞囟敖器铩币恍?。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跟着牧民们一起,学会了蒙古语,还学会了打草、放牧、剪羊毛,甚至还能自己缝制蒙古袍……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希望所有牧民生活都能好起来,我们共同富裕?!闭馐撬某跣?,也是他的目标。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要让草原绿起来才行?!蓖ⅰぐ吞囟恢痹谒伎既绾伟谕哑独а罢倚碌某雎?,他从在牧区二十多年的经历中深感草原?;げ缓茫ㄉ璨缓?,牧民的生活没有出路。

他带领牧民围栏放牧,将草场划区用围栏围起来,牛羊按照季节进行轮流放牧。通过围栏轮牧,让每块草地都能休养生息。

草原恢复后,他又提出“减羊增?!保锬撩裾业嚼投慷茸钚?、生态最好、收入最高、支出最少的生产生活模式,从传统的只讲牲畜数量、收入一半以上买草买料租借草场、收入很高但支出更大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同时积极引进同纬度的西门塔尔牛和本地品种杂交,改良后的肉牛品质好,个头大,还走向了国际市场。

不过这一切的推进也并非一帆风顺。

牧民们不理解围栏轮牧,他就以自己家为试点,效果显著,牧民们也便纷纷效仿;牧民们卖羊买牛顾虑很多,他便拿全家财产作抵押,承诺如果来年收益下降,他自己出钱补贴。正是这种担当与魄力,让他一步步带领当地的牧民们走上了富裕路。

“牧民现在整体都住上了150多坪、200坪的房子,牛羊在棚圈,比较穷的家里还有两台车。”在《榜样6》节目录制现场,廷·巴特尔小小地“凡尔赛”了一把。

“牧民与鸟儿共生存”

廷·巴特尔日常敦默寡言,但是当聊起大草原的时候,便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都是对那片苍茫天地的热爱,聊到兴致高涨处,还向记者分享了他拍摄的照片、制作的视频。

在他的镜头里,万物有灵且美。

有在牧场上悠闲踱步的小牛,有在草丛里奔跑跳跃的狍子,有在雪地里蜷缩的兔狲,有哈气成霜的冬季放牧人,也有草原上的晨光初起、夕阳西下……

其中,一条名为《牧民与鸟儿共生存》的视频,引起了记者的兴趣:画面中,牧民在草场上开着拖拉机割草,成百上千的鸟儿跟在后面叽叽喳喳跳跃啄食。风起,草海翻动,众鸟齐飞。

廷·巴特尔解释说,每年打草的时候,鸟儿就会听着拖拉机的轰鸣声来到草场,帮着抓害虫。这是牧民与鸟儿的共赢,牧民要生活,鸟儿要生存。

“把这些图分享给牧民,大家看到生态?;さ男Ч透咝?,更愿意主动去做了。”

在这些图片里,草原散发着迷人魅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动且具象地诠释了总书记所说的“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我想用我的一生来建设草原,带领牧民群众获得更幸福的生活,永远守护好美丽的大草原?!?/span>

这是廷·巴特尔入党志愿书中的一句,也是他将用一生践行的承诺。

来源:共产党员网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