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夜来香论坛官网,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51pc·mc品茶2024下载

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中美开拓地学交流合作新模式
  • 发布日期:2013-06-24
  • 作者:管理员
  • 阅读次数:
  • 分享:

  为促进中美地质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地质学会、美国地质学会6月17~19日在成都共同举办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致辞中首先向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地质学会的朋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他表示,中国地质学会已走过91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地质科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近年来,中国实现了青藏高原1:25万地质调查全覆盖,神舟载人飞船和嫦娥探月计划持续展开,“蛟龙号”到达7000米水深,“资源1号”02C卫星发射成功,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取得新进展,中国地学正在向深空、深海、深地的新领域开拓发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青藏高原等许多世界性的地学研究课题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地质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汪民指出,美国是世界地质强国,中国是发展中的地质大国。中美地质学家面对全球工业化、全球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等,有着广泛的兴趣和合作领域,两国地质学会开拓了合作新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希望这样的会议能够坚持下去,发扬光大。

  美国地质学会理事长苏哲娜女士在致辞中全面回顾了美国地质学家、美国地质学会与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教学与科研机构悠久的交往历史,特别肯定了美国地质学会会士、中国地质学会26位创始人之一的葛利普教授对中国和美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全面提高两国地质学会、两国地质学家的交流水平,全面推动全球地质科学的发展。

  据了解,此次大会的室内会议共包括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演化、大陆变形与地质响应-东亚资源与灾害、环境变化与生命演化-地球化学与碳存储等三大议题,共开展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生命与地球历史上的关键过渡期、二氧化碳循环与储存、天然气水合物等14个专题的学术交流。两国地质学家还联合进行了涉及青藏高原、陆内变形与成矿和生物灭绝剖面的野外考察。

 

(摘自:中国国土资源部网)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