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空降快餐联系_夜来香论坛官网,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51pc·mc品茶2024下载

党建领航
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领航 - 地勘文化
党建领航
雪域高原上的格?;?/div>
  • 发布日期:2013-12-11
  • 作者:管理员
  • 阅读次数:
  • 分享:

    在雪域高原上,盛开着一种名叫“格桑梅朵”的花,它是高原上最普通的一种野花,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风俞狂,身俞挻;雨俞打,叶俞翠。它不仅代表着藏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为幸?;?,寓意它能为人们带来幸福。
    而有这样一个人,他甘愿在雪域高原上做一朵普通的格桑花,把爱心无私地播撒在高原神圣的热土之上。援藏3年来,他坚忍不拔,克服重重困难;他坚守岗位,为祖国寻找珍贵宝藏;他心系当地群众,把援区视为第二故乡。他就是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援藏技术干部郭继伟。
远赴西藏  经受考验
    对援藏干部来说,在西藏工作,要经受恶劣生存环境和忍受思念家乡亲人的双重考验。2010年7月,郭继伟告别妻儿,带着对援藏工作的激情和对雪域高原的向往,踏上了漫长的高原征途。可一进藏,高原反应就给他一个下马威。头晕、恶心、胸闷、头疼、流鼻血、皮肤干裂等症状频频出现,而且愈演愈烈。面对磨难,他很清醒:“我既然来援藏,就深知使命重大,绝不会病怏怏地躺着,而要堂堂正正地站着,踏踏实实地干着”。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支持着他克服身体上的不适,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原反应不再那么强烈了,但对家乡、妻儿的想念之情却越来越浓,他感到“非常地孤独寂寞”,这让他每晚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了。空旷的草原上,漫漫的长夜里,思念家乡亲人那痛彻肺腑的感觉,是每一个援藏干部都必须承受的。
    但是,郭继伟深知自己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家乡人民的重托,“想念家人,就拼命工作,找藏族地质人员聊天”,这是他排解思乡情绪的妙法。此外,他十分感激家人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人太辛苦了,我非但不能照顾他们,还让他们忍受离别的痛苦,对家庭我感到非常的愧疚和感谢,我只能用努力工作来报答?!?BR>不畏艰险  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地质技术干部,郭继伟具备地质人优良的“三光荣”传统,他在工作中始终走在前面,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与藏区同志团结共事,为藏区的地质工作尽心尽力。
    郭继伟援藏期间在西藏地勘局西勘集团担任专业技术干部,主要从事与地质、化探相关的工作。他所在的项目组主要负责西藏查藏错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及林周矿调2个国家项目的野外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野外工作是极为艰苦的,在气候不利、交通不便的藏区,更是艰苦至极。西藏查藏错地区横跨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海拔为4537米~6171米,相对高差500米~1000米,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而紫外线辐射量却超过内地平均值的8倍~10倍,测区一般8月~9月就开始下雪,天气异常寒冷。在野外工作的时候,感冒药、消炎药是随身携带的必备品,在内地常见的感冒在藏区则很可能会夺去一个人的生命。
    从拉萨出发到查藏错矿区,开车要2天才能到达目的地。整个测区植被稀缺,一路上看不到一棵树,也见不到行人,所谓的路也就是土路、沼泽和水坑。作业车时而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时而又行驶在沼泽地和坝子上,随时面临翻车的危险。郭继伟常感叹,“现在回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
    在调查矿点时,项目组的住处和矿点的直线距离只有10几千米,却被一条长长的山脉挡住了,他们只能“曲线救国”,每天花七、八个小时,绕道行驶100多千米才到达目的地。这样大费周折的开展工作对郭继伟来说是常有的事。
    在他和同事3年的努力下,查藏错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发现了宗日、查勒、桠加这尔哥等矿化带(点),目前该项目已转入中央基金项目。在该项目中,他参与处理了矿区大部分地化异常,并独自发现了一处宽200米、长约1千米~2千米的黄铁矿化带,为该区的找矿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作闲暇时,他积极发挥援藏干部优势,多方联系沟通,为援助单位寻找商业地质项目。他先后承揽并完成了措美、错那和浪卡子等县的施工项目,合作款项达100余万元,为单位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单位和同事的认可,在各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12年,他被西藏山南地委组织部评为先进个人,同年被安徽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评为优秀援藏干部。
无私奉献  与民同乐
    援藏3年的工作和生活,郭继伟与藏族同胞同饮青稞、共舞锅庄、齐唱藏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早已把援区当成了第二故乡。
    有一次在野外工作中午休息时,郭继伟一行选择了河边的一处藏包吃午餐,藏包主人一家热情地围着他们,与他们热心交谈,并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给郭继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说,“他们不会说汉语,我只能静静地听着,但从他们脸上幸福的表情中,我读懂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说到这里,郭继伟一脸兴奋,他对藏族同胞的关怀犹如亲人般,藏族同胞的幸福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除了技术援助,郭继伟还热心公益事业。他积极向扶贫县、地震灾区和困难职工捐款救助。在他的援助单位,有1名职工遗孀名叫归桑,几年前丈夫工亡,现在靠給本单位打扫卫生领取几百块的生活费,大女儿德吉措姆2011年考上大学,小女儿格桑曲珍2011年考上高中,正是最需要钱的时候,母女3人生活非常艰辛。郭继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拿出1200元捐助给这个家庭,并在援藏期间每年都给她们捐款捐物,只为让孩子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3年的援藏工作和生活,忍受的是辛酸和痛苦,奉献的是青春和智慧,体现的是地质人的敬业和无私。在这个过程中,郭继伟不仅完成了工作使命,更获得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正如他所说,“我们愿意,当我们选择援藏。有了人生的磨练!有了心灵的洗礼!终生受益!”(局政宣 供稿)

(注:该文章曾刊登在1031日《中国矿业报》A7版)

流量统计代码